警惕!让商标注册「前功尽弃」的四大关键细节
实践中,国家商标局审核商标注册通过率不足60%,许许多多商标注册被驳回,都是败在了一些本可避免的小细节。
细节虽小,却足以致命,导致申请人的注册前功尽弃,更甚者,有可能导致申请人所有的宣传推广和产品全部作废,其损失可想而知。
到底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又该如何避免呢?
细节一:注册时包含图形元素
许多申请人认为,商标注册就应该有个图形,那才能叫做LOGO,才算一个完整的商标。
这是典型的认识上的误区。商标的组成可以是汉字、拼音、数字、英文、图形或者它们中间的任意组合。
商标注册时,并不一定非得加上图形才算完整,相反,实践中非常多的商标恰恰就是因为加了图形,结果被驳回了。为什么呢?
1.图形元素无法精确查询。无法精确查询意味着到底近似程度如何,有多少近似商标代理人都无法给出准确的判断,加个图形多少有点碰运气了。
2.图形元素分开审查。组合商标在审查时,图形部分和文字部分是分开审查的,文字部分不近似,但图形部分有近似,则商标整体被驳回。
如何避免:
1.单独注册图形标识
2.注册一个文字标识,再注册一个文字和图形组合
两种方式均可,看申请人在日后的使用当中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传播和推广,就采用哪种方式。
看着好像是多申请了一个商标,增加了费用开支,实则大大降低了风险,消除了隐患。
细节二:包含拼音注释
举个直观的例子,以下商标被驳回,驳回理由之一为:该商标英文部分与在先注册的商标近似。
非常直观的可以看到,驳回商标拼音注释部分“GUOLV”并不是商标的主体部分,只是对商标中文部分的注释,且并未突出显示,这种情况下如果申请驳回复审,还是有机会注册成功的。
要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一是要在申请前对汉字、英文部分做充分的近似检索,二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舍弃的部分,坚决舍弃,以免因小失大。
细节三:不规范使用汉字
同样以上述案例举例,上述商标被驳回的理由之二为:该标志中文为汉字的不规范使用,作为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易产生不良影响,不予注册。
各位看出来这个商标哪儿为汉字的不规范使用了吗?
是的,没错,“旅”字少了一点。诚然,这并不影响普通人的识别,成年消费者都知道这是个“旅”字,但如果刚识字的小朋友呢?他们会有疑惑,这个字怎么和老师教的不一样啊?
这样的不规范使用,就容易造成误导,这一点,尤其值得申请人注意,有些申请人在注册商标时,对字体进行了设计,为了美观而将汉字简化了,这种情况以往非常多。
但从今往后,申请人可得注意了,广大商标代理人也得时刻提醒申请人注意这个细节,设计时,切勿简化汉字。
给汉字美容可以,可别把零部件整丢了。
细节四:不规范使用成语
在新《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实施之前,非常多的不规范成语商标成功注册,因为汉字的博大精深,有很多同音字,非常适合制造双关语。比如:知食分子,糖糖正正等等。
但在某种程度上,不规范成语的使用,形如不规范汉字的使用,也是容易造成误导和误认的,因此,新标准出台后,加强了对不规范成语申请的审查。
这从更加深远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的。
2001年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规范汉字。
2012年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2016年8月23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上述纲要和规划中,均明确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建设。
如此,再想利用谐音和双关语的取巧行为进行商标注册的可以收敛了,以免得不偿失。
其他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在《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中罗列的非常明晰,比如国旗国徽及其他有影响力的组织的徽标;
带有歧视性、欺骗性的标志;国内外知名人名、地名、书籍、影视节目等名称;
直接描述产品功能用途、行业通用性词汇等;具有社会不良影响的标识如有害于社会道德风尚、有害于宗教信仰、具有政治意义或有损种族尊严、形象的标识等等
这些都不能用于商标注册,详细情况可以查看《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第一部分的说明。中国商标网上有电子版的下载。
这些一般都是申请人在日常申请注册时容易规避的,商标代理人一般也都会协助客户过滤掉这些最基本的不能注册的情形。
而上述四点,往往是申请人容易忽视的细节,尤其第三、第四点,更是2016年新版《商标审及审理标准》新增的内容,更加值得所有商标申请人及商标代理人注意。
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导致商标注册前功尽弃!